close

兒童書桌椅成長書桌椅書桌椅成長書桌

檢視相片

西方公民社會聲援巴勒斯坦運動,主要是透過非暴力的方式引領國際輿論,迫使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人的應有權利。由於以巴長期流血衝突,多數參與聲援的西方人士並不贊同巴人以暴力行動解決問題,因為這會招致更大的暴力反撲,陷入無止盡的民族仇殺。但不能否認的是,許多巴人近百年來仍前仆後繼投入暴力活動。為何他們寧可選擇暴力、使用暴力的觀點為何,卻顯見媒體或關注者深入探討。

在巴人的自我論述中,他們並不會使用「暴力」這個字眼,而是強調面對以色列的佔領與殖民,「抵抗」成為唯一必須與合法的途徑。這種抵抗思維由來已久,因以色列的長期佔領,巴人逐漸從「抵抗」發展出一套思想與價值觀。巴人堅信唯有透過抵抗才能迫使以色列讓步,歸還他們應有權益。

檢視相片
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巡邏的以色列軍人(AP)

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巡邏的以色列軍人(AP)

巴人的抵抗思維可以追溯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前,當時是為了阻止「猶太復國主義運動」(Zionism)對巴勒斯坦土地所有權的聲稱與行動。猶太復國主義是今日以色列的立國基礎,這股思潮起源於19世紀,當時歐洲社會瀰漫一股反猶思潮,為了拯救遭到迫害的猶太同胞,復國主義者自我定位為民族解放運動,主張散居海外的猶太人有權回到以色列的土地(Eretz Israel)上重建家園。

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巴勒斯坦這塊土地是不可讓渡,即使過去猶太人有一段時間不在這塊土地生活,但仍享有永恆的主權。然而正當「猶太復國主義」主張重返以色列的時候,這塊土地上早已形成一個具有社會、文化與政治特色的群體存在,這個群體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知的巴勒斯坦人。

檢視相片
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缺乏水電,當地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AP)

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缺乏水電,當地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AP)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勒斯坦隸屬於鄂圖曼帝國管轄。戰後,英法兩國瓜分鄂圖曼帝國領土,英國以國際聯盟託管名義佔領巴勒斯坦。英國託管巴勒斯坦期間,鼓勵歐洲猶太人移民至巴勒斯坦。1931到1936年期間,大量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短短五年,猶太人在當地的人口比例增加到28%。

 

由於海外猶太人的大量移入,引發當地巴勒斯坦菁英與群眾的恐慌。巴勒斯坦仕紳階層(a’ayan)呼籲民眾不要再將土地賣給猶太人,但猶太人依舊從巴人地主手中購滿大批土地,結果造成許多巴人農夫失去可耕地與陷入貧瘠。由於猶太復國主義者有計畫的遷徙與購滿土地的行徑,遭到當地巴人的強烈不滿甚至引發血腥衝突,這其中以1935年宗教學者卡薩姆(Izz ad-Din al-Qassam)領導的武裝活動與後續引發長達三年的巴人大起義(1936-1939)最具代表。巴人的武裝活動,最終在英國當局強力鎮壓下宣告失敗。巴人大起義造成超過5千名巴人死亡、1萬4千名巴人受傷。巴人政治領導人流亡在海外,政治陷入真空。巴人歷史學者希拉(Jamil Hilal)認為巴人武裝起義的失敗,是日後無力阻止1948年以色列建國的其中一個因素。

1948:以色列宣布建國

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巴人武裝抵抗活動並沒有因而停止 。至於巴人為何仍堅持武裝抵抗,這與1948年巴人所經歷的集體歷史記憶有關。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布成立,隨即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交戰。以色列最終擊退阿拉伯聯軍,透過戰爭佔領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土地。這段期間內,猶太復國主義者摧毀531座巴勒斯坦村落與清空11座城市,並迫使將近八成以上的巴人(約75萬人)遠離家園成為難民。

以色列的建國徹底改變原有巴勒斯坦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歷史樣貌,巴人稱此現象為Nakba。Nakba是阿拉伯文的大浩劫之意,代表巴人無家可歸與舊有秩序的崩解,但同時也賦予巴人爭取回歸家園的驅動力。大浩劫已深深成為巴人的集體歷史記憶與凝聚民族認同情感,不分黨派與宗教存在每個巴人的意識中。巴人學者希拉指出由於1948年大浩劫的歷史記憶,巴勒斯坦人的歷史書寫便與抵抗、英雄主義與犧牲有關。因此可以說1948年大浩劫是巴人至今仍不願意放棄抵抗的根源。

檢視相片
巴勒斯坦民眾走過以色列興建的「隔離牆」,上頭還畫著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肖像。

巴勒斯坦民眾走過以色列興建的「隔離牆」,上頭還畫著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肖像。

巴人抵抗可區分成武裝抵抗與非武裝抵抗兩部分。在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下簡稱巴解)簽署和平協議之前,武裝抵抗是巴勒斯坦社會的集體共識。在1960年晚期到1980年代,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是提倡武裝抵抗的巴人代表團體。巴解主張解放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世俗民主國家,而達此目的唯有透過武裝活動,與猶太復國主義者(指以色列)沒有妥協餘地。

檢視相片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法塔主席阿巴斯。(美聯社)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法塔主席阿巴斯。(美聯社)

從武裝抵抗到外交折衝

巴解可說是早期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的捍衛者,抵制任何猶太復國主義者所帶來的危害。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巴解逐漸改變原有立場,考慮採取與以色列共存的方案。1988年,巴解最高決策機構「巴勒斯坦民族會議」(Palestinian National Council)發表決議案,強調透過外交手段與以色列處理爭端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明確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將根據聯合國決議案,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國土範圍僅侷限在西岸與加薩兩地,放棄其他被以色列佔據的土地。1993年9月,巴解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框架,巴解正式宣告放棄不再對以色列進行暴力活動並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

檢視相片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領袖哈尼葉(AP)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領袖哈尼葉(AP)

但並不是每個巴人組織都認可巴解放棄武裝抵抗的聲明。這些巴人組織以哈瑪斯(Hamas)最引人矚目。哈瑪斯於1987年底成立,全名為「伊斯蘭抵抗運動」。哈瑪斯前身是加薩的穆斯林兄弟會,主張透過武裝抵抗手段解放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度。哈瑪斯的武裝抵抗訴求早期並未得到廣大群眾支持,當時巴人多數仍相信和平談判方案。一直到2000年的「阿克薩大起義」(Al-Aqsa Intifada)的爆發,由於以色列軍隊血腥鎮壓巴人的關係,許多巴人民眾不再相信和平談判能解決問題,因而轉為支持哈瑪斯的武裝抵抗路線。

法塔與哈瑪斯之爭

哈瑪斯雖然以伊斯蘭作為政治意識形態,但本質與過去的巴解並無太大差別,可以說繼承巴解的武裝抵抗路線。在2001到2002年期間,哈瑪斯成員在以色列境內從事多起自殺炸彈活動,期盼迫使以色列撤離佔領區。儘管哈瑪斯的自殺攻擊行動,受到國際社會嚴厲譴責,但哈瑪斯成員勇於犧牲與清廉形象,在許多巴人眼中是一種英雄的表現。那段期間,哈瑪斯的民意支持度甚至接近長期主導巴勒斯坦政治的法塔(Fateh)。2006年1月哈瑪斯投入巴勒斯坦立法議會選舉,出乎眾人意料贏得過半席次,享有組成政府內閣職權。選後,哈瑪斯盼望其武裝抵抗路線成為民族共識,取代過去政府的和平談判路線。然而哈瑪斯在政治上推動武裝抵抗的理念,被法塔認為是一種奪權行為。雙方的緊張關係最終在2007年6月爆發,哈瑪斯軍事組織驅離法塔在加薩的勢力,獨佔加薩;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則發布緊急命令解散政府,在西岸大規模逮捕哈瑪斯成員與支持者,從此巴勒斯坦政治陷入分裂局勢。

回顧巴勒斯坦武裝抵抗的歷史,無論是過去的巴解組織或是今日的哈瑪斯,他們主張的武裝抵抗行動似乎陷入困境,既沒有辦法幫助巴人恢復應有權益,甚至造成巴人內部的矛盾與分裂。德國學者Helga Baumgarten認為巴勒斯坦抵抗運動未能達到預期成果,主因在於以色列政治、軍事、經濟與外交上的優勢,以及背後美國無條件的支持。以巴兩方力量完全不成比例,最終巴人抵抗組織只能迫於無奈回歸現實面,原有解放巴勒斯坦的訴求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檢視相片
以色列大幅擴張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的屯墾區,巴勒斯坦人強烈抗議(AP)

以色列大幅擴張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的屯墾區,巴勒斯坦人強烈抗議(AP)

Sumud:生存即是抵抗

既然武裝抵抗沒有辦法幫助巴人爭取應有權益,那麼巴人又是如何看待非武裝抵抗?阿拉伯文Sumud一詞可以用來概括巴人的非武裝抵抗行為。Sumud是阿文的堅毅之意,泛指生活在以色列佔領下的巴人即使面對以色列屯墾者與軍警的騷擾與羞辱,或是所居住的區域遭到以色列高牆與檢查哨的包圍,仍會堅強勇敢的生活下去。「生存即是抵抗」(To exist is to resist)是Sumud的最高指導原則。

檢視相片
以色列,巴勒斯坦,隔離牆,屯墾區。(美聯社)

以色列屯墾區的隔離牆。(美聯社)

有鑑於1948年巴人大浩劫的集體歷史記憶,生活在佔領區內的巴人透過各種非暴力與不合作的方式抵制以色列政府壓迫性的驅離政策。Sumud的展現方式相當多元,每個巴人皆可透過各種非武裝抵抗行動向以色列政府表達絕不屈服的決心,例如小至在檢查哨,挺立面對以色列軍警人員不合理的盤查;大至參與集體示威與罷工抗議。如一個月之前,東耶路撒冷巴人走向街頭,抗議以色列政府架設金屬探測器與監視器,最後成功迫使以色列撤回,這可以說是Sumud的最佳展示。

檢視相片
以色列的軍警在耶路撒冷對巴勒斯坦抗議者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以色列的軍警在耶路撒冷對巴勒斯坦抗議者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對於巴人來說,參與非武裝抵抗活動未必等同於排斥武裝抵抗,特別在以色列執行集體懲罰行動時,武裝抵抗成為巴人社會唯一選項。例如2014年7月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大規模空襲,隨後派遣地面部隊進入加薩。哈瑪斯則向以色列回擊五千多枚火箭,並與入侵加薩的以軍交戰。戰後,哈瑪斯的人氣達於最高峰,根據巴勒斯坦民調機構統計,百分之94的巴人滿意哈瑪斯對以軍的作戰表現、超過百分之86的巴人則支持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射火箭。

檢視相片
一位巴勒斯坦的抗議者在加薩走廊將以色列發射的催淚彈丟回以方。(美聯社)

一位巴勒斯坦的抗議者在加薩走廊將以色列發射的催淚彈丟回以方。(美聯社)

或許外人認為暴力抗爭不利於巴人爭取應有權益,但若將巴人的抵抗放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便會發現巴人的抵抗,不光是物質上的爭奪與衝突,更是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的理念之爭。這種理念之爭始於1920年代猶太復國主義者對巴勒斯坦的屯墾計劃。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巴人武裝抵抗組織相繼投入民族解放事業,抵制以色列的驅離與佔領政策。這些武裝抵抗組織背後更有廣大巴人民眾的支持與力挺。巴人的抗爭長期以來被外界視為一種暴力與恐怖主義的行徑,但近年來,部份西方學術文獻已經拋棄恐怖主義的角度,改從去殖民化(Deconlonization)視角分析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各項抗爭。或許讀者可從這種視角理解這近百年來巴人抵抗以色列佔領的背景與動機。

(作者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阿拉伯與伊斯蘭研究中心巴勒斯坦研究博士)


相關報導
「請正視巴勒斯坦人的人權!」對抗以色列霸權的BDS跨國草根運動
加薩走廊是座「露天監獄」!青年失業率高達60% 年輕人絕望:我們是被浪費的世代



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6%9A%B4%E5%8A%9Bvs%E9%9D%9E%E6%9A%B4%E5%8A%9B%E7%9A%84%E7%90%86%E8%B7%AF樂澄人體工學兒童書桌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ylord85g7q 的頭像
    taylord85g7q

    兒童桌椅,兒童書桌椅,

    taylord85g7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